煤矸石何时变污为宝
发布时间:[2014-11-15] 查看次数:5458
与晋源区接壤的清徐县清源镇北营村,周边一带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稻田区。时过境迁,村边河道内流淌的清水已被黑水所替代,稻田早已不见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村内及村边堆积的黑乎乎的煤炭。很难幻想,这里曾经有一片高远而宁静的天地。“流水无声入稻田”的意境,已然变成回忆,但见轰隆隆的推土机在煤堆中穿梭,村口的小路上铺着的满是煤体面。这是10月21日“并州环保行”记者采访团踏上这片土地时看到的现象。 因煤而兴,又因煤而困。在煤炭市场不景气的布景下,太原的许多村庄未富先污,乃至绿波泛动的田园风光也逐步在不见。据介绍,北营村东面的大面积储煤场地上,晋源区当地乡民租借武警农场的土地,建起了2个洗煤厂和3个储煤场,储煤约4万吨。其间,许多煤为残次煤或煤矸石。在被“并州环保行”曝光后,当地政府对存煤进行了紧急处理——在处理这些煤时,最简略的方法即是“就地消化”,推平、碾压再掩盖,变成通行的做法,只需不呈现扬尘污染就可以了。 太原市村庄内到底有多少残次煤或煤矸石?“并州环保行”记者采访团在古交采访时,古交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明,自建矿(古交市原先为古交矿区)以来,该市共产生煤矸石5000多万吨,已有3000多万吨煤矸石得到处理,待处理的2000多万吨,绝大多数为无主矸石。挡风抑尘墙破损、远远望去院子里满是“煤炭”……10月15日,“并州环保行”记者采访团在古交市明察暗访时,原以为发现了一家不合法储售煤场,但进了院子,才发现满院子都是煤矸石。随行的古交市环保局执法人员说:“这种院子在古交多的是。无主煤矸石怎么处理,变成市政府最扎手的疑问。” 在煤炭行业辉煌的时代,煤矸石也是有价值的——这些煤矸石多被掺进原煤中,被送进电厂,由于电厂的煤只需热值到达5000大卡就可以。在煤价一个劲上窜的前些年,一些已被填沟的煤矸石乃至都被挖了出来。然而,跟着煤价的快速回落,村庄内的不少投机取巧者,因被煤矸石这种不值钱的“产品”套牢而跑路。村庄内很多积存的煤矸石该怎么处理,却困惑着当地政府。“现在处理一吨煤矸石,算上人力、机械以及运输成本,市场价得100元。”晋源区姚村镇一工作人员介绍,“而这些煤矸石,你即是白送人,人家都不要,更不用说卖多少钱。” 填埋,是处理矸石最简略、成本最小的方法。不过,煤矸石乱堆乱放会污染地下水,要找到合适的沟合法填埋却并不简单。由于,矸石沟要做防洪规划和防渗处理,而符合要求的沟多数属于煤矿的配套项目。“咱们曾找过东于镇等地的煤矿,期望煤矿能帮助县里消纳县里的矸石,但这些煤矿均表明矸石沟全部是依照煤矿产能规划的,要消纳很多煤矸石并不现实。”清徐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。更为严重的是,我市煤矸石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。据统计,清徐县有洗选煤厂64家,正常出产的约有10家,每年洗选煤约500万吨,每年洗选出的煤矸石量仍是个不小的数字。古交市保持出产状态的洗选煤厂的数量,与清徐县适当,每年洗选出的煤矸石量与清徐县不相上下。 当前,国内利用煤矸石造纸的技术已经老练,并可就地引入。不过,用煤矸石造纸,成本较高,市场前景并不好,煤矸石造纸企业多依托政府补助过日子。已有国内企业开发出煤矸石的另一个用处——出产保温新材料。不过,该新材料主要用于钢结构房屋,在高层建筑中该材料尚未得到推广使用。对城市化率较高的太原而言,这种保温材料能否得到推广仍是个未知数。而且,钢结构房屋在农村推广并为乡民所接收,还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。福建等地开始利用废弃的煤矸石资源出产甲醇、无机纤维、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、硅铝基胶凝材料的主体材料、煤矸石烧煅提取氧化铝等高价值产品……矸石利用的途径正在被逐步开发出来,虽然其附属产品的市场前景暂不明朗。 加快城乡清洁,还清徐、古交的众多村庄以本来面目,将煤矸石这种固体废弃物越来越多地转化为建材、化学品等可用资源,应尽快纳入市、县政府议事日程,并出台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。怎么变祸源为资源,尽快消除煤矸石中硫化物逸出或浸出对大气、农田和水体带来的不利影响,为煤矸石寻找一个“未来”,已经迫在眉睫。